饲用高粱为禾本科高粱属(Sorghum bicolor)一年生草本植物,由于其茎秆鲜嫩、含糖量高、营养丰富、易消化、适口性好、牲畜爱吃、加之产量高和适应性强(具有“作物中的骆驼”美誉),并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,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大型畜牧场青饲、青贮或制作干草选种的饲草品种。目前我国市面上有甜高粱、青贮高粱、高丹草、光周期敏感型高粱、褐色中脉高粱等等,那么这些高粱之间有何区别?种植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品种呢?
一、饲用高粱的类型
(一)根据高粱遗传杂交方式划分,目前常用的杂交方式有2种。
1、高粱(Sorghum bicolor×Sorghum bicolor)杂交种,该类型品种,茎秆汁多,植株高大,叶量丰富,草产量高,再生性差,不适合多次刈割,一般只能刈割一次,适合青贮、生产干草,俗称甜高粱、青贮高粱。
2、高粱×苏丹草(Sorghum bicolor×Sorghumsudanense)杂交种,该类型品种不仅吸取高粱茎秆粗、叶片宽大、苏丹草分蘖、再生能力强等优点,还结合了两者耐旱、耐涝和耐盐碱等方面的优点,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,其生物产量高,适口性较好,利用灵活,可以多次刈割,也可以待腊熟期只刈割一次进行青贮、晒制干草,俗称高丹草。
(二)根据光周期敏感特性划分根据是否具有光周期敏感的特性,可分为光周期敏感类型和非光周期敏感类型。光周期敏感(Photoperiod Sensitive,缩写为PS)是指植株在特定的日照时间下才能开花。对高粱属牧草来说,光周期敏感型品种在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12小时20分的条件下,始终保持营养生长,所以在光照时间长,有效积温高的地方种植该品种,可获得极高产量,该类型品种在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甘肃等地种植一般不抽穗。
(三)根据是否具有褐色中脉划分根据叶片是否具有褐色中脉性状,可分为褐色中脉(Brown Midrib,缩写为BMR)类型或者非褐色中脉(常规,非BMR)类型。褐色中脉突变体是指叶脉和茎杆木质部呈现棕灰或棕褐色的突变体。这种褐色中脉突变体的木质素含量相比于野生型大大降低,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饲用高粱的干物质可消化率。
二、苗前种植技术攻略
1、整地与施基肥
饲用高粱对土壤要求不严,适应性较广,贫瘠地也能生长,并能获得一定的产量。但选择地势平坦、土层深厚、结构性良好、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更为理想。应注意轮作倒茬,避免重茬种植,避免选择使用过咪唑乙烟酸、氯嘧磺隆(豆磺隆)等除草剂的前茬地块。饲用高粱籽粒较小,顶土能力弱,需精细整地,耙平耙细,整地后达到上虚下实。结合整地施足底肥,每亩建议施农家肥2-3 吨,磷酸二胺15~20kg,或者复合肥30~40kg。
2、品种选择
依据种植利用目的进行品种选择,例如青贮宜选用高粱×高粱杂交种,或者高粱×苏丹草杂交种,刈割鲜饲或者晒制干草,可选择高粱×苏丹草杂交种。如果想选种抽穗或者不抽穗品种,可参考该品种是否属于光周期敏感型。另外,在选种品种时亦可咨询该品种是否具有褐色中脉,因为同样的种植条件下,褐色中脉品种有助提升营养价值。
3、播种
(1)播前土壤封闭处理: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,可以有效减少苗期杂草危害。可选用莠去津或阿特拉津150~200g/亩或者50%仲丁灵280g/亩,进行地表喷雾,浅混土除草效果更好,对饲用高粱安全。
(2)播种方式:水浇地,可采用平作条播,行距30cm;旱作地区,可采用覆膜平作栽培方式,使用甜高粱专用穴播机播种,穴播机播种方便,穴距均匀,播种深度一致,每穴2-3粒。播种深度较玉米浅,一般掌握在2-3cm。
(3)种植密度及播种量:不同品种的千粒重、分蘖能力和抗倒伏能力不同,播种量也不同。一般旱地的播种量为水浇地的一半。增加播种量不但会增加种子成本,还会增加倒伏风险。以千粒重30克、芽率95%为基准,推荐播种量见表1。
(4)播种时间:适宜的播期是饲用高粱高产的重要条件,春播饲用高粱过早,地温低下或土壤干燥,不能满足饲用高粱发芽需要的临界温度,容易粉籽,播种过晚,不能充分利用光、热、气等自然资源。一般要求表层5cm深的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5℃时播种较为适宜,也可参照当地播种的大田玉米,当大田玉米顶土出苗时,适宜播饲用高粱。
买牧草种子,详情致电绿芃种业:400-6686-186,18751040603